“賞非遺”——河湟非遺“十大場景”沉浸式體驗活動精彩啟幕

來源:西寧晚報       作者:    發(fā)布時間:2025-11-09 10:02    編輯:張麗娟         

  為聚力建設國際生態(tài)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,全面落實河湟文化(西寧)生態(tài)保護實驗區(qū)建設要求,11月8日至9日,西寧市以“古韻西寧·暖陽有約”為主題,在中心廣場舉辦西寧市冬春文旅“賞非遺”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河湟非遺“十大場景”沉浸式體驗活動。本次活動從“常規(guī)展覽”升級為“多元體驗”,通過非遺活態(tài)傳承與創(chuàng)新表達的有機結合,為廣大市民和游客“零距離”觸摸河湟文脈搭建了平臺。

  初冬的暖陽下,中心廣場人聲鼎沸,熱氣騰騰。本次活動首創(chuàng)了“十大沉浸式非遺場景”,以“可展演、可體驗、可帶走”為核心理念。放眼望去,廣場化身為一個巨大的非遺“生活場”:在展演區(qū),高亢悠揚的“花兒”歌聲引來陣陣喝彩,充滿鄉(xiāng)土氣息的社火表演讓圍觀群眾笑聲不斷;在手作區(qū),酥油花、湟中堆繡、掐絲唐卡等傳統工藝吸引人們駐足,不少孩子踮著腳尖,目不轉睛地看著匠人靈巧的雙手如何化腐朽為神奇;在康養(yǎng)體驗區(qū),張氏點刺脈絡療法、古法“臂穴”按摩等前排起了小隊,一位剛體驗完的市民活動著肩膀,連連感嘆“渾身都輕松了”;而最誘人的莫過于美食品嘗區(qū),益鑫手抓、湟源里脊等地道美食香氣四溢,讓食客們大快朵頤,直呼“過癮”。這場盛宴全方位調動參與者五感六覺,真正構建起“看得見、學得到、能體驗、可帶走”的沉浸式非遺體驗新范式。

  技藝傳承,感悟非遺匠心精工巧思。在技藝傳承區(qū),氛圍則顯得專注而靜謐。酥油花以其神秘多彩的姿態(tài)驚艷亮相,匠人身旁擺放著冰水,每一次塑形都是對手指耐力的考驗,每一朵都是他們克服冰凍,用雙手精心雕琢的結晶;湟中堆繡前,一位老藝人正將一片片綢緞細心堆疊,獨特的立體浮雕效果漸漸顯現,引來觀眾低聲驚嘆;丹噶爾皮繡的展臺前,繡娘手中的針線在皮革上穿梭,發(fā)出細微的“沙沙”聲,將皮革的堅韌與刺繡的柔美完美融合。通過“手作體驗”環(huán)節(jié),不少市民在傳承人手把手的指導下,小心翼翼地進行第一次嘗試,近距離感悟著匠人精神,種下了保護傳承優(yōu)秀傳統文化的火種。

  文化交融,搭建文化對話友誼橋。活動現場,一場別開生面的“南北對話”正在上演。“青繡”、農民畫等9項本土非遺與南寧橫縣茉莉花茶制作技藝、壯族織錦等4項壯鄉(xiāng)瑰寶同場互鑒。一邊是河湟地區(qū)濃烈粗獷的色彩,一邊是壯鄉(xiāng)清麗婉約的圖樣,形成了鮮明而和諧的對比。舞臺上,西寧高亢的花兒與南寧悠揚的壯族山歌相繼唱響,黃河的豪邁與漓江的靈秀在歌聲中交織共鳴,搭建起一座跨越地域的文化對話橋梁。兩地非遺的這場“雙向奔赴”,不僅是河湟文化生態(tài)保護區(qū)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,更為構建跨省區(qū)非遺保護聯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樣本。

  作為2025—2026年西寧冬春文旅系列活動的首場活動,本次非遺體驗活動將持續(xù)2天,共設置手作體驗區(qū)、展示展銷區(qū)、傳統體育游藝區(qū)、康養(yǎng)體驗區(qū)4個板塊,邀請傳統美術類、傳統醫(yī)藥類、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等26項非遺項目參與展示體驗,高蹺、花兒、漢族民間小調等14項非遺項目參與展演?;顒悠陂g推出19萬元文旅消費券,精準有效激發(fā)文旅市場活力。后續(xù),西寧市還將繼續(xù)開展“一個賽事啟幕、三大展示場景、五項主題活動、七個特色品牌、八條精品線路、N項活動產品”為主體的“13578+N”文旅活動產品,聚力打造集文化體驗、民俗互動、美食消費、康養(yǎng)休閑、冰雪運動于一體的西寧冬春文旅品牌。

 ?。▉碓矗何鲗幫韴螅?/p>